威廉希尔官网-经验加身,胜利之路越发清晰

admin 12 2025-04-04 17:15:02

  ? 经验加身,胜利之路越发清晰我们新增了作者介绍,发稿件来时请附上作者照片,以及40字以内的介绍:单位、职务或职称、代表作。

  

  作者:苏 晨

  作家、出版家、资深编审,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。1945年参加革命,曾任《光明日报》记者。先后担任广东人民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。出版专著50馀种。

  1

  先有“以德治国”,“构建和谐社会”的提出。续有“以法治国”,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”的提出。“法”“德”兼治,善莫大焉。

  “德”,是人的灵魂之美。国家领导者以其灵魂之美,培养人民的灵魂之美,举国上下行事不失灵魂之美,社会必然和谐,国家然昌隆,人民然幸福!

  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、文学家也是哲学家的韩愈,给“德”下的定义是:“博爱之谓仁,行而宜之之谓义,由是而知焉之谓道,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。”“宜之”,指确当,“而知”,指进修,“足乎己”,指有足够的修养,“无待于外”,指不必依靠外在因素。

  其实这不就是经验加身,胜利之路越发清晰我国先秦古籍《尚书?尧典》里说的:“百姓昭明,协和方邦”;人民都能光大自己的道德,邦族之间自然就会团结和谐。《左传?文公五年》里也说:“德之不建,民之无援,哀哉!”社会失去道德,人民无所保障,怎能不“哀哉”!所以《易传?系辞》里才说:“盛德大业至矣哉”;高度发扬道德精神,对于我们完成伟大的事业,至关重要。《大戴礼?武王践阼》里也说:“行德则兴,背德则崩”;有道德地建立起来的事业,才能是兴盛不衰的事业,举国上下都厉行良好的道德规范,国家才能昌隆强大,而背离应有的社会道德规范,使统治者得以任意整治、宰割人民,这个国家政权早晚都会走向崩溃……

  别说“掉书袋”,是因为觉得民族祖先的话,会更有斤两。

  还有,不只我国文化,西方古希腊文化代表者之一的哲学家柏拉图更是说:“国家之如何,政治之如何,唯其国人之品德是赖。”

  马克思主义、共产主义学说的创造者之一马克思还说:“真正的道德行为就是要避免为不道德行为造成借口。”

  可是“以德治国”,“构建和谐社会”,说来容易,行来不易!如果得不到真正強有力的、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步保证,也只能是一种善良的愿望。而真正强有力的、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,只能从“以法治国”而来,严格遵行国家的《宪法》,切实发扬民主。

  2

  “以德治国”,“以法治国”,遵行《宪法》,发扬民主……后汉朱穆作《崇厚论》,谈到若想治理好国家,对人民一定要“崇厚”。

  朱穆,字公叔。经验加身,胜利之路越发清晰他曾祖父朱岑,是后汉光武帝刘秀儿时的同窗好友。刘秀做了皇帝,派使臣去请朱岑到洛阳分享富贵。使臣来到才知道,朱岑已经去世。刘秀让接他儿子朱晖进京,封了朱晖为郎官。可是他并不愿意做这个因为父亲是刘秀儿时同窗而荫封的官儿,勉强敷衍了一阵子就称病辞官,进太学读书,成为一位知名学者。

  光武帝刘秀驾崩,明帝刘庄继位。一时权倾朝野的国舅爷大将军阴就,礼聘朱晖。他谨遵父亲“良禽择木而栖”的家教不就,归故里南阳。此后的种种名声,传进明帝刘庄耳朵,他巡幸长安,召朱晖负责行程一切。就近考察得见,朱晖确是一位难得的治才,破格任命他为临淮太守。他就任之后推行“以法治郡”,《后汉书》上说:人民“多得生济”。可是终为有犯人“未决,而毙于狱”,被上下勾结添油加醋群起参劾,卒被罢官。临淮老百姓不直,深情传唱这样一首歌谣:

  强直自遂,南阳朱季。

  吏畏其威,人怀其惠。

经验加身,胜利之路越发清晰

  歌谣中的“南阳朱季”,因为朱晖字文季。他被罢官,何止老百姓,太守衙门那些对他恋恋不舍的清廉正直属吏,请来画师在太守衙门的最当眼处,画了朱晖的画像……

  可是说朱穆,怎么说起了朱晖来?因为朱穆从小跟着爷爷朱晖长大,和朱晖可谓“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”。

  3

  《后汉书》中有朱穆的传,不妨从中拈出一两件事来略作比较,就可以看出朱晖、朱穆真像“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”一对祖孙。

  顺帝刘保当国的后期,特别是汉安三年(公元144年)前后,江淮一带盗贼群起,横行无忌。这时的大将军梁骥,听说朱穆“兼资文武,海内奇士”,就礼请朱穆出任他的助手“典兵事”,朱穆有大治。顺帝刘保驾崩,刘志继立为桓帝,梁驥推荐朱穆去给桓帝刘志做侍御使。梁骥对朱穆的知遇之恩可谓大矣。可是因为梁骥也是一位从国舅大富大貴起来的大将军,行事每有“骄纵失轨”。朱穆是知遇之恩归知遇之恩,行事之理归行事之理,梁骥每有“骄纵失轨”之处,朱穆都必是即时递上“奏记”提出批评。还给梁骥出入之处抄贴了周武王姬发的《衣铭》:“桑蚕苦,女工难,得新捐故后必寒。”《镜铭》:“以镜自照见形容,以人自照见吉凶。”《觞铭》:“乐极则悲,沉湎致非,社稷为危。”……竭力从正面警惕梁骥。致梁骥在给朱穆复信说:“如此,僕亦无一可耶?”

  朱穆在侍御使任上,也不“投鼠忌器”。如有一次桓帝刘志在辟雍主持一项祭祀,典礼完毕,刘志摆驾回宫,参与祭祀的公卿,按照秩级为序相跟着魚贯退出。桓帝刘志一名大红大紫的侍卫,恶作剧地放了一张弓在台阶上。高官们一个个都 “投鼠忌器”,乖乖绕开那张弓。独有朱穆厉声斥责那名侍卫:“你不紧握保卫天子的武器,竟敢胡乱放在台阶上戏弄朝廷大臣,居心何在?”这名从来没有碰过钉子的侍卫,倒是被朱穆镇住,赶快跑过去把弓拾起来,还跪地给朱穆叩了头,才匆匆跑开。

  关于朱穆,最值得提起的,还是他那篇《崇厚论》。

  4

  《崇厚论》是朱穆50那年的作品,在总旨上,他从家事、国事、天下事若干相关的经验事实中,形成一种观念:提倡在君王与臣子间,上峰与下属间,官府与老百姓间,即强势与弱势间,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,强势一方应该尽可能宽宏一些,包容一些,平和一些,敦厚一些;这样也才会更抚慰人心一些,更振奋人心一些,更抖擞民气一些,更昂扬民气一些。

  ……故夫天不崇大,则覆帱不广,地不深厚,则载物不博,人不敦庞,则道数不远。昔在仲尼不失旧于原壤,楚严不忍章于绝缨。由此观之,圣贤之德敦矣。老氏之《经》曰:“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,居其实不居其华,故去彼取此。”夫时有薄而厚施,行有失而惠用。故覆人之过者,敦之道也;救人之失者,厚之行也……

  这《崇厚论》的一小段,古文难懂,略引以示原貌便是。朱穆在《崇厚论》中征引了种种人人都可经见的天文地理自然现象,借以说明大自然的本性最基本的一面就是博大、宽宏、包容为怀。人类作为大自然之子,理当继承、发扬、光大大自然所昭示给我们的美德,和衷共济,致力于在我们居住这个美丽的星球上,缔造能让这个“大家庭”的每一位成员,都能得以比较自由地思维,自由地判断,自由地创造发挥,那样一种与大自然的博大、宽宏、包容本性相和谐的人文生存环境;用时话来说,也就是我们要构建的“和谐社会”吧?

  朱穆在《崇厚论》中也征引了一系列系于古代著名人物的历史故实,论证要使人们能够正正直直做人,正正直直作事,一个敦厚的生活空间绝对不可或缺。如他举了孔子与原壤的故实,伏波将军马援《戒兄子书》的故实,丞相丙吉“不案吏”的故实,车骑将军张子孺匿名远权隐人过失的故实,田蚡保韩安国的故实,淳于长和翟方进相交的故实,禽息荐百里奚的故实,史魚尸谏进蘧伯玉、退弥子瑕的故实……以这些各具敦厚之德的相关故实,穿插论述“崇厚”的必要性,连楚庄王有一次在和群臣宴乐时发生的一宗有趣的“桃色事件”都引用出来……

  5

  那是楚庄王夜宴群臣。他满面春风地起立,称觞向群臣赐酒。

  忽然,一阵风吹灭了厅里的蜡烛。黑灯瞎火中,有人乘机拉了一把某位奉庄王之命在宴会上歌舞助兴的后宫美人。那位美人急中生智,揪下那人冠上的缨络,拿着他的冠缨,告到庄王那儿。

  庄王开始很生气;这是男人的大忌,何况他还是一国之君。

  可是冷静下来再想,与宴的文臣武将,都是对楚国有过巨大贡献的功高之臣,对他们的酒后一时失检,还是应该举大德,赦小过,也即以博大为怀,宽宏为怀,包容为怀,“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?”

  于是他再次起立,举觞邀群臣:

  “今日与寡人饮,不绝冠缨不欢!”

  他让“群臣百余人”都把冠缨揪掉,这才又让人点亮蜡烛。

  那位心存惭愧的将军,暗自扪心发誓:此生必为庄王!

  6

  不过这故事虽然千古传诵,我还是有点儿怀疑:“奈何以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”,也符合当代“以法治国”精神的真髓?从古书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中的优孟假托唱“老妻村歌”,当面向楚庄王以令尹孙叔敖的实例进谏,也可知庄王是一位赏罚并不怎么严明的君王。如优孟的唱词:

  贪史不可为而可为,

  廉吏可为而不可为。

  贪吏不可为污且卑;

  而可为者子孙乘坚而策肥。

  廉吏可为者高且洁;

  而不可为者子孙衣单而食缺。

  君不见楚之令尹孙叔敖,

  生前私殖无分毫。

  一朝身没家凌替,

  子孙丐食栖蓬蒿。

  劝君莫学孙叔敖,

  君王不念前功劳……

  7

  《崇厚论》推重“救人之失”,“赦人之过”,认为这有助于造就敦厚的社会风气,造就宽宏、包容的生存环境。《崇厚论》深恶痛绝敦厚的对立面:“记短则兼折其长,贬恶则并伐其善。”论及为什么一些歪风邪气会那样难除?《崇厚论》认为这与一些靠不正之风爬上高位的人还在身居高位,起着“示范”兼“示威”的作用,大有关系。对这种现象则称之为:“先进者既往而不反,后来者习俗而追之,是以虚华盛而忠信微,刻薄稠而纯笃稀。”

  《崇厚论》问世以后反响很是强烈。可是时过不久,朱穆遇上了一件很让他反感的事。那是朱穆在做县令的时候,有一名叫刘宗伯的汉子,这人连当时士人都极讲究的母亲新丧要 “守孝”,他都不顾,脱下孝衣就来拜见朱穆,说尽好话,恳求在县衙里给他安排个差事。朱穆成全了他。朱穆做了侍御使,刘宗伯又远道进京求见,恳请再给他谋个体面一些的差事。朱穆又成全了他。后来这人经过一番不干净的活动,时来运转做上了银印青绶二千石秩位高官,爬得地位比朱穆还高。再见到朱穆,竟好像根本不认识。

  朱穆为自己的盲目“敦厚”,帮助了不该帮助的小人,感到懊悔。也从而感到了《崇厚论》有不足之处。他先写了一封《与刘宗伯绝交书》,告诉刘宗伯:无需躲躲闪闪,他朱穆绝对不会有求于这位新贵。《与刘宗伯绝交书》的最后附了一首四言诗,颇有味道:

  北山有鸱,不洁其翼。

  飞不正向,寝不定息。

  饥则木揽,饱则泥伏。

  饕餮贪污,腐臭是食。

  填肠满嗉,嗜欲无极。

  长鸣呼凤,谓凤无德。

  凤之所趋,与子异域。

  从此永诀,各自努力。

  不意朱穆的《与刘宗伯绝交书》竟也流传开来。朱穆担心不知底细的人会为此感到有悖于《崇厚论》所提倡的敦厚,于是又写了《绝交论》,用问答体,展开他的又一番论述,以补《崇厚论》之不足。

经验加身,胜利之路越发清晰

  《绝交论》进而强调了:“崇厚”,也不能全无原则,是非不分。若是对那些无耻小人的卑鄙行径,犯罪行为,也还是“犯礼以追之,背公以从之”,那就不是什么“敦厚”,而是沦为“孺子之爱”,甚至是陷于同流合污。因而,“崇厚”决不能“求避过窃誉,以赡其私”,或“事替义退,公轻私重”……

  朱穆在《绝交论》里罗列了种种不能逾越的原则限度,正告正直的人们,千万不能以感情的波涛,冲决道德和原则的堤坝,绝对不能“川渎并决,而莫之敢塞”,对恶人恶事,听之任之。

  《崇厚论》和《绝交论》的全文,都可见于范晔《后汉书》卷四十三之《朱乐何列传第三十三》。

  【推荐文章】(点击即可阅读)

  ?苏 晨 | 东周善意谏上不罪

  ?苏 晨 | 毛姆不为贤者讳

  ?苏 晨 | 高行健从花城起步

上一篇:威廉希尔中文站-利物浦靠着防守石墨球,稳固胜利
下一篇:威廉希尔官网-意大利主场击败波兰,稳固小组第一位置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